返回 问题解答

国内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较全面地开展了金属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层压复合、喷射沉积和原位生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正走向实用。在国内,采用压力铸造高含量SiCp/A1复合材料制作基座替代W-Cu基座、封装微波功率器件,有望在封装领域大量替代W-Cu、Mo-Cu等材料。
  在强化机制与制备加工研究基础上,金属复合材料的研制水平逐渐成熟。举例来说,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金属复合材料塑韧性与成型加工一直没有获得突破,因此应用受到局限。通过多年研究积累,“十五”期间我国在金属复合材料性能与研制能力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尽管落后于国外,但几种典型金属复合材料(如SiC/A1,A12O3/A1)正逐渐获得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及电子仪表等领域的认可。今后,随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金属复合材料将有望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近年来,一种具有高强度、超强耐磨、抗腐蚀性能好,可以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制造和汽车机械业的新型材料——颗粒增强SiCp金属复合材料,在中铝山东分公司研发成功。这种新型金属复合材料其密度仅为钢的1/3,但比强度比纯铝和中碳钢都高,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可以在300——350℃的高温下稳定工作,因而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活塞、齿轮箱、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以及精密仪器的制造等,并形成市场化的生产规模。目前,国际市场价格为3万美元/t。由于利用该材料生产终端产品的铸造工艺及其深加工关键工艺不成熟,目前国内尚无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该材料的研发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金属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的空白,而且有望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纵观国内外,对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SiC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就。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已进入应用阶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很有限,工业上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金属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问世以来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电子、军工和体育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正逐步得到消除,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工业规模生产金属复合材料的工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会更简单,成本会更低,使用范围会更广。

上一页

东莞金属复合材料的相关应用

下一页

金属复合材料应用发展解析